“韻味”是作為戲曲身段舞蹈表演的整體觀照,“ 韻”是可做抒情的一種表現手段,既把動作貫注感情而化為詩的語言,又有可加深表達感情的能力。我們常說有些演員的身段動作表演很有韻味,在身段教學時也強調學生注意韻味的表現,這韻味如何體現,如何表現才有韻味,氣息對我們身段動作韻味的體現有很大輔助作用。人類在大自然的環境給予的氧氣中自由的呼吸,沒有氧氣人類就不能存在。在做身段動作時如果沒有呼吸(吐氣、吸氣)的配合,很難將身段韻律的最好體現表現出來,如在做雙手向左指時,當雙手從身前提起,此時抿住嘴用鼻子輕微吸氣,當雙手向右劃動時,此時吐氣(換氣)。
在雙手指向左前時又一次吸氣,當雙手完全指向左前方亮住時,氣息配合動作慢慢呼出。氣息不僅僅是配合了膀臂的運動,同時更帶動腰的運動,以至整個身形的運動,氣息的運動不僅讓身段動作看著協調優美,還會讓人感到如行云流水,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試想,如果沒有呼吸的配合,我們身段動作的韻味是很難表現出來的。如何做好呼吸運動,人的腹腔起到很大作用,每次吸氣或呼氣都是先從腹腔內部啟動,當氣息一呼一吸時, 氣息首先會在腹腔內轉動,然后傳輸到鼻腔,氣息的運動過程一定要非常的流暢, 才會氣暢而韻到。
經常啟發學生用心去表演,心其實是無法表演的,心是生命運動的象征,人的內心活動是靠大腦思維聯系而產生的,只有通過人的正確思想認識和理解,心神領會后調動氣息運動給戲曲身段韻味的體現,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有的劇種只重視聲腔的表演,對于身段及其他課程都沒有太多要求和更多的接觸,在教學上與以往教京劇表演的學生是有所不同的。首先,是課程設置上就不一樣,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從最基礎的身段元素和各種腳步、身段造型及各種手勢等學起,無論原來是學什么劇種的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一些身段動作,再加上身段腳步等內容訓練容易枯燥,如果教師再教得死板,學生會很快失去學習興趣。
如何讓學生重新掌握規范的身段基礎練習,又不感覺枯燥呢,其一,從第一堂課開始,給學生灌輸將來是戲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思想觀,時刻用將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戲曲教師來嚴格要求自己,為將來的教學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礎等。其二,是要將每個身段動作要領掰開了、揉碎了給學生講解清楚,并以規范的身段動作反復示范給學生看,學生進行觀摩后就是模仿,對有問題的同學要及時發現并給予糾正。
其三,在學生掌握規范動作要領后,要對她們經常進行提問式教學方式,不僅要學生有身段動作的表現,還需要有語言配合動作要領的描述,經常是抽查式的提問,有時也會在練習某個動作造型“耗住”時提問,下課前也會將當天所學過的內容進行提問式的復習。學生最怕的就是回答問題,因為這需要上課時精神非常的集中,才不至于會答錯。這樣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課堂中的專注力和學習的積極性。
其四,讓學生盡早地學會找問題、挑毛病的能力,因為作為一名合格的戲曲身段教師,要具備學會給學生找毛病的能力,會給別人找問題,首先要對身段動作要領正確理解并掌握。當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教師發現學生有問題,教師可以幫助解決,也可以讓他單獨出來做給別的學生看,其他學生來幫著找問題,并給該學生糾正毛病,當其他學生找出的問題是正確時,要及時給予表揚,既讓身段動作有問題的學生了解自身的問題所在,又加深了認識和理解,同時又讓給予幫助找問題的學生進一步加強身段動作要領的掌握,從而學會具備找問題、挑毛病的能力。
盡早讓學生掌握如何當教師的學習方法,避免學生在課堂只是一貫的學,等畢業后不能很快進入教師的工作狀態,從而使課堂學習和實際教學工作時有脫節現象。其五,偶爾“反說法”。在課堂教學時當發現學生動作有問題,一般給予及時糾正并以正確引導,在反復要求后,有的學生還是沒有改正,這時可用“反說法”來幫助學生改掉問題是有所幫助的。如,學生在做雙山膀亮相這個造型時,右手手位動作偏低,要求過多次都沒有改正,這時不按常規指出學生的右手應該高一點,而是說:“你的右手再低點或更低會更好”。
通常學生第一反應是更往低做,突然他會意識到是不對的,應該高一點與左手平行才對。“反說法”既起到對學生改正毛病的輔助作用,又加強了學生對自身問題的深刻印象,同時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氛圍,并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克服問題。“反說法”在我多次教學中使用還是比較有效果的,但也是因人而異,對于動作要領理解還是模糊的學生是不能用此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