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鋒,1977年出生,男,秦腔小生。祖籍江蘇,出生于梨園世家。畢業于西安市藝術學校,主攻文武小生。1994年拜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愛琴為師刻苦研習秦腔“琴派”藝術,同年又拜京劇表演藝術家、“水袖大師”李德富為師。
主演劇目有:《戰馬超》《花亭相會》《白逼宮》《小宴》《八大錘》《鋸大缸》《白蛇傳》《周仁獻嫂》《穆柯寨》《野豬林》《三滴血》《盜虎符》《翰墨緣》《火焰駒》《游龜山》《奇襲白虎團》《雅觀樓》《夜踏臥蓮池》《楊門女將》等。現為國家一級演員,陜西電視臺特邀演員,陜西省秦腔藝術研究會理事,陜西戲劇家協會會員,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演員。
李東峰秦腔表演得到了藝術家李愛琴、王芷華、王葆易、張寧中、劉養民和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德富(水袖大師)、樊琦、李瑞晨的指導,還有秦腔表演藝術家陳妙華和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常警惕、梁國柱等老師的嚴格教誨和指導。在校期間連續被評為三好學生并多次榮獲一二等獎學金,被授予“德藝雙馨”的稱號。1994年拜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愛琴為師刻苦研習秦腔“琴派”藝術,同年又拜京劇表演藝術家、“水袖大師”李德富為師。
1999年5月他代表西安市委、市政府及西安市文化局,隨團赴美進行東西方文化交流演出,先后到美國的華盛頓、溫名頓、費城、底特律等地演出秦腔傳統劇《穆柯寨》飾演的楊宗保,受到了美國觀眾的極力贊揚,并受到了美國國會議員會長拜登和時任我國駐美大使的李肇星的親切接見和鼓勵,首次把古老的秦腔藝術傳播到了美國。
在2000年的畢業匯報演出中,他在文戲《白蛇傳》中飾演許仙、武戲《八大錘》中陸文龍、武戲《鋸大缸》飾演孔軒,以其英俊的扮相、扎實的唱工和精湛的武戲功底,受到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隨后被調入西安易俗社工作,從2001年多次被劇社評為優秀工作者和先進個人。2001年參加陜西省武戲調演,演出《八大錘》,塑造的陸文龍英俊瀟灑,唱做俱佳,是秦腔界目前少有的文武不擋的優秀小生演員而被受關注。2002年8月慶祝西安易俗社成立90周年,他出演秦腔傳統劇《白蛇傳》飾許仙一角,既有所創新,有很好的保留了秦腔的傳統風格,得到觀眾和專家的一致好評。同時這出戲被陜西音像出版社錄制 VCD 光盤向社會發行。在2005年西安文藝團體改革招聘專業考試中以優異的成績名列第一名,得到在場評委和專家的高度贊揚。在2005年年末由甘肅百通公司和西安電影制片廠,錄制發行他主演的《八大錘》《三滴血》和《水淹泗洲》 VCD光盤先后面市。
李東鋒的辛勤奉獻得到了專家和戲迷的一致贊譽,1998年第7期國家級刊物《中國戲劇》刊發了他主演的《周仁獻嫂》中飾演周仁的劇照,并發表了評論文章,對他主演該劇的成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出類拔萃的藝術水準和良好的文化修養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2001年他和朋友共同創辦了我國第一個秦腔網站——“中國秦腔網”。“中國秦腔網”的創刊號向全世界第一個發布了他的藝術簡歷和他的音像資料,他也因此成為第一個走上互聯網的秦腔演員。
2003年2月,法國一家公司的總裁來西安進行商務考察時,他們通過互聯網對秦腔藝術和李東鋒的《八大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希望能親眼目睹李東鋒演出的《八大錘》,在陜西省文化廳的大力協助下,法國客人終于在西安易俗社如愿以償的欣賞到了李東鋒為他們專場演出的《八大錘》,令這些法國朋友贊嘆不已,驚奇萬分。次日,西北地區最有影響的報刊媒體之一《華商報》以《網上相中〈八大錘〉法國秦腔迷西安“吃小灶”》為題,對李東鋒的此次特殊的演出作了新聞報道,該報并于4月1日以他的此次涉外演出的巨大轟動效應為例再次刊發文章,積極的探索了信息時代,古老的秦腔如何能利用網絡加快發展的重要評論。2003 年第3期《中國戲劇》刊發了《易俗社優秀小生李東鋒文武不擋》的大篇幅評論文章,再次對李東鋒近幾年的藝術貢獻和高尚情操作了高度中肯的評價,對眾多秦腔青年演員的藝術鑒賞和道德修養的提高起到了榜樣作用。